背景
氣管塌陷是一種呼吸道疾病,當狗狗的氣管失去支撐而塌陷時或是天生氣管畸形,造成呼吸困難與慢性咳嗽。
氣管由堅固的「C 形」軟骨環構成,可保持管腔開放,讓空氣進出肺部。當這些軟骨環變弱、變扁時,空氣必須通過更狹窄的空間,便會出現刺耳、乾燥、像鵝叫般的咳嗽聲。
好發族群
氣管塌陷最常見於下列玩具型與小型犬品種:
吉娃娃(Chihuahua)
博美(Pomeranian)
貴賓犬(Poodle)
巴哥(Pug)
拉薩犬(Lhasa Apso)
西施犬(Shih Tzu)
約克夏梗(Yorkshire Terrier)
本病最常在中老年犬被診斷,但年輕犬也可能罹患。過重的狗,或居住在有吸菸者的家庭中,症狀通常更為明顯。
臨床徵象
以下常見徵象可能在興奮、炎熱、刺激物暴露或運動時出現或加劇:
鵝叫樣咳嗽
呼吸困難
活動耐受力下降(容易疲憊)
呼吸急促
乾嘔/作嘔
牙齦呈藍紫色(發紺)
診斷
傳統分級源自早期文獻:以腔徑縮減25/50/75/100%定義 Grade I–IV,當時主要對應頸部開放術+外置環手術適應症。
最新文獻強調:臨床其實存在兩個不同機制
1. 傳統型(dynamic):C 形軟骨變軟+背側膜鬆弛,呈動態扁平。
2. 氣管畸形型(static):W 形硬軟骨造成固定狹窄,不是單純「軟」。
3. 回溯150 例資料:型別分布與藥療失敗率
- 型別比例:約 70% 傳統型、30% 畸形型。
- 藥療最終失敗→需支架:
- 傳統型:約 35% 最終需支架。
- 畸形型:將近 90% 最終需支架(控制難度明顯更高)。
- 臨床含義:若判定為畸形型,須更密集追蹤、更早討論介入策略。
先分型:辨識畸形型(W 形、藥效差、靜態) vs 傳統型(動態、膜鬆/軟骨軟化),因為失敗率與處置路徑差很大。
與飼主溝通預期:畸形型高機率走到支架;傳統型仍有約三分之一最終需要;藥療時程跨度大。
對於具有典型「鵝叫聲咳嗽」的小型或玩具型犬,臨床上會高度懷疑氣管塌陷。為確立診斷並評估塌陷程度,獸醫師可能會進行下列一項或多項檢查:
血液檢查:評估整體健康狀況。
胸腔 X 光:對部分個案有助於診斷,並可排除其他疾病;也可協助判斷塌陷位於頸部氣管或胸腔內段。
透視攝影(Fluoroscopy):動態 X 光,當一般 X 光未顯示明確異常、但症狀典型時,可助於診斷。
氣管鏡/支氣管鏡檢查(Tracheoscopy/Bronchoscopy):以帶鏡頭的內視鏡進入氣管直接觀察塌陷情形。
治療
肥胖會增加呼吸負擔,也可能誘發氣管塌陷特有的慢性咳嗽。若狗狗過重,獸醫師可能會建議飲食控制與運動計畫;以小型犬(如約克夏)而言,減少約 0.23 公斤都可能帶來明顯改善。
對於輕度至中度個案,獸醫師可能會開立下列一種或多種藥物:
止咳藥
類固醇
鎮靜劑
支氣管擴張劑
藥療可撐多久?
在說明「失敗前病程長短差異極大」後,講者引出整體經驗法則:病例大致可分為
三分之一於1 年內需支架、三分之一約 1–3 年、三分之一可超過 3 年(受型別、合併症、環境等影響)。
內科治療對最多可達 70%的犬隻有效,尤其在塌陷程度較輕者。若內科治療無效或效果逐漸消退獸醫師可能建議手術;這在年輕犬且塌陷位於頸部氣管較為可行。傳統手術做法為於頸部開刀,於氣管外置放支撐環,從外側將氣管撐開。年長犬、有複雜內科問題、或塌陷範圍很長的個案,通常不適合此手術。
若診斷氣管畸形或藥物治療已無明顯改善,則需以介入治療方式在氣管內部置入支架(tracheal stent)。此為編織網狀、自我擴張的管狀裝置,用以支撐氣管、避免塌陷。
介入治療:支架設計、選型與風險
材質/型式:臨床主流為自膨式鎳鈦(Nitinol)編織支架;亦有變徑(Duality)以符合頸胸段徑差。應選擇具有臨床實例及經過實證醫學證實之產品,Infiniti medical產品專為狗貓氣管支架塌陷,經特殊表面處理製程。且超過20年臨床實證並有超過50篇臨床文獻可以佐證。市場上常見提供人用的膽道支架作為動物用氣管支架使用,但因產品設計及臨床適應症完全不同,因此較容易出現支架斷裂等術後併發症。
預防與日常照護
多數狗狗可能先天就有此體質並會隨時間惡化;也可能因慢性呼吸道疾病而導致。目前沒有已知的完全預防方法,但控制體重與避免菸害等刺激物有助於減輕症狀。
運動有助於體重管理,但因興奮、熱度與刺激物暴露,可能反而使情況惡化。建議:
選擇時間較長、步調緩慢的散步。
以胸背帶取代項圈,避免對氣管施加壓力;減少拉扯通常也能減少咳嗽。
天氣炎熱潮濕時,盡量讓狗狗待在有冷氣的環境中。